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明市农业学校 农业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2-06-27 作者:教务处 发布者:三明市农业学校 文章来源:原创 阅读 : 1337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农业设备应用与维修(610113

二、入学要求

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职业面向

本专业面向农场、农村和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等企业,培养从事农机使用与维修、农机装配与调试、农机管理、农机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根据三明市地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需要,面向农场、农村承担一定规模的农机操作人员、机务管理人员和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以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对高素质、高技能农机技术人员的需求。

主要就业岗位:农机使用与维修、农机装配与调试、农机管理、农机营销及农机售后服务等岗位。

职业技能证书: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专业学生必须获得下列与职业相关的技能证书之一,才能获得毕业证书,见表1。

1 核心岗位资格证书

序号

职业技能名称

颁证单位

等级

备注

1

农机修理工

三明市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

中级


2

汽车维修工

三明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中级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机械制图、农业机械构造与原理、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营销等基本知识,掌握农机使用、保养、检修、安装调试等职业能力,面向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检测维修、营销、安装调试以及管理等岗位需要的从事农机使用、维修、售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2.职业基础能力:

1)行业通用能力:识读图样能力:具有识读中等复杂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原理图、接线图,液压、气动系统图的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和电气图样的能力。 

2)工、量具及仪器仪表选用能力:具有常用机械加工工具、量具、刀具选用的能力;具有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选用的能力。 

3)材料及元器件选用能力:具有常用金属材料的选用能力;具有识别和选用导线、低压电器、传感器及常用电工电子元件的能力;具有选用常用液压和气动元件的能力。

4)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力:具有识读常用农业机械设备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操作常用农业机械设备的能力;具有维护和保养常用农业机械设备的能力;具有农业机械设备常见故障排除的基础能力。 

5)农业机械设备维护、维修的能力:具有识读各种农业机械使用手册的能力;具有手工制作简单机械零件的能力;具有制作简单电子产品的能力;具有简单农业机械装调的基础能力;具有常用液压、气动系统装调的基础能力;具有保养各种农业机械的能力;具有维修各种农业机械的能力。 

3.职业特定能力: 

1)农业机械运用:具有拖拉机驾驶的能力;具有联合收割机驾驶的能力;具有农用运输车驾驶的能力;具有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检查、分析的能力;具有农业机械调整的能力。

2)农业机械维护:具有农业机械维护保养的能力;具有农业机械装配、检测的能力;具有农业机械维修的能力;具有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检查、分析的能力;具有对农业机械实施简单改造的能力。 

3)设施农业技术应用:具有编制和实施电气安装工艺的能力;具有设施农业装备调试的能力;具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在设施农业装备中应用的能力;具有设施农业装备安装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4)农业机械营销:具有农业机械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能力;具有农业机械营销的能力;具有农业机械装调、运行的能力;具有农业机械售后服务的能力。 

4.跨行业职业能力: 

1)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2)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3)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5.专业知识:

    中职学生三年学习专业知识的培养规格要求,见表2。

  2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

岗位

岗位描述

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

农机使用与维修

使用农业机械,按田间作业标准完成田间作业;

完成农机具日常维护工作;排除农机故障,完成农机修理任务。

1.机械图样识读能力;

2.农机驾驶及作业能力;

3.农机维护保养能力;

4.农机检测能力;

5.农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6.农机修理能力。

1.具有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2.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3.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4.劳动组织与协调能力;

5.成本控制能力;

6.自我评价、自我展示能力。

 

1.独立思考能力;

2.创新与设计的能力;

3.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能力;

4.信息获取与自主学习能力;

5.工作计划、方案制定能力。

1.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2.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熟练的工作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4.爱岗敬业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5.安全文明生产与环保意识。

 

农机装配与调试

在农机制造或维修企业完成各种农业机械的装配与调试任务。

1.机械图样识读能力;

2.简单的机械加工能力;

3.工件的测量与检验的能力

4.农机的调整与检测能力;

5.农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6.农业机械装配能力。

农机

管理

对农机具进行优化的作业调配,对农机具的存放、油料、检修进行合理管理。

1.农机驾驶及作业能力;

2.农机具的调度能力;

3.统计分析能力;

4.油料管理能力;

5.农机检测能力。

农机营销及售后服务

根据市场需求对农业机械及配件进行推广销售,能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三包服务,及时为用户排除故障。

1.农机驾驶及作业能力;

2.农机维护保养能力;

3.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

4.农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5.产品推销能力;

6.统计报表能力。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

1.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

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哲学与人生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 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4)职业道德与法治

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2.语文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6.数学

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在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7.英语

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思维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8.信息技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与学习技能,提高参与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莫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9.物理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认识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经历科学实我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育科学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必需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精神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0.体育与健康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有运动能力,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具备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必备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1.公共艺术

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积累和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健康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2.历史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专业核心课程

3 专业技能课教学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机械制图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96

2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64

3

农机机械基础

了解农机常用机构的结构和特性,了解农业机械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选用方法,熟悉农业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初步掌握其选用的方法

64

4

农机液压技术

了解液压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组成,了解常用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主要参数,理解速度控制、方向控制、顺序控制等基本回路的作用以及在农业机械中的各种具体应用,会阅读液压系统图,能根据液压系统图和施工要求正确连接和调试液压系统

64

5

农业基础

了解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熟悉作物种植制度,农业栽培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植物保护技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2

6

拖拉机驾驶及机务管理

了解拖拉机驾驶,维护和农机机务管理知识,能进行拖拉机维护,熟悉道路安全法规,能安全驾驶拖拉机,掌握机务管理流程

64

7

拖拉机农用车维修技术

了解农业的结构与原理,理解主要系统的结构、性能、主要参数,能进行拖拉机、农用车技术状况的检查与调整,能根据工作要求正确拆装拖拉机、农用车

104

8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了解农业机械的结构与原理,理解主要系统的结构、性能、主要参数,能进行农业机械技术状况的检查与调整,能根据工作要求正确拆装农业机械

96

9

农机电器使用与维护

了解农机电器的结构与原理,理解主要系统的结构、性能、主要参数,能进行电气系统技术状况的检查与调整,能根据工作要求正确拆装、更换和维修农机电器

72

10

钳工技能实训

掌握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理论知识,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工、量具,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及工具的操作方法,掌握各类刀具相关知识,能制作简单配合及镶嵌零件

56

11

农机电气技能实训

掌握农机维修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理论知识,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能正确使用常用工、量具,掌握农机维修电工常用设备及工具的操作方法,掌握农机电气设备的检查、诊断和故障排除

56

12

拆装技能实训  (发动机、底盘)

掌握农机装配工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理论知识,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能正确使用常用工、量具,掌握发动机、底盘拆装工艺,能进行拖拉机的总体拆装、调整和各个系统的拆装

112

13

专项实训

本课程针对学生所要取得的中极职业技能证书进行强化技术实训

56

(三)专业(技能)方向课

1.农业机械运用

 

                 4农业机械运用方向课教学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典型农机具安装与调试

了解典型农机具的构造,理解农机具的工作原理,掌握钳工技术,能正确装配农机具,会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农机具的调试

120

2

联合收割机使用与维护

了解联合收割机的构造与原理,了解主要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主要参数,能进行联合收割机技术状况的检查与调整,能根据工作要求正确拆装联合收割机

72

3

联合收割机驾驶

了解联合收割机的构造,理解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原理、掌握联合收割机驾驶技术,能正确驾驶联合收割机,会根据作业情况完成联合收割机的调整

60

2.农业机械维护

                5 农业机械维护方向课教学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典型拖拉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熟悉拖拉机的构造,熟悉拖拉机故障诊断方法,掌握拖拉机故障诊断程序,能正确诊断出故障并排除故障

120

2

联合收割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熟悉联合收割机的构造,熟悉联合收割机故障诊断方法,掌握联合收割机故障诊断程序,能正确诊断出故障并排除故障

128

3

农机液压系统诊断与排除

了解农机液压系统的构造,理解农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熟悉农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掌握农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程序,能正确诊断出故障并排除故障

72

3.农机机械营销

               6 农业机械营销方向课教学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农机产品营销

理解农机构造,理解市场营销理论,掌握营销技巧,能理解讲解农机产品的性能及特点等,能与顾客良好沟通并推销产品

120

2

典型农机具售后服务

理解农机具售后服务规定,熟悉农机产品售后服务的内容及程序,能与用户签订产品验收书和售后服务合同,能完成售后服务任务

60

3

消费心理学

理解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民消费心理,会针对不同消费对象制定销售计划

72

(四)综合实训课

1.钳工实训

掌握钳I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初步进行测量、划线、锯锉、錾切、钻孔、攻螺纹、刮削和装配等钳工操作;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方法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

2.农机维修中级工考证实训

针对汽车维修中级工、中级维修电工、农机维修中级工的考证所涉及的实训项目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考证项目,具备农机维修中等技能。

3. 1+X证书取得

针对1+X证书考试的要求进行针对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考证项目,具备相应的能力。

(五)顶岗实习

课程目标: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上岗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岗位技能,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正式就业打下基础。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内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虚心求教,多动脑、多动手。同时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生产组织管理,技术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接受生产一线的现场锻炼,学习提高岗位知识与岗位技能。

1.学生实习管理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实习单位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必须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学校与企业签定的学生实习协议中,必须要求企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规,使学生的正当权力得到保护,全程为学生购买相应保险。在实习期间,当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时,实习学生有权向企业管理部门和实习指导教师反映情况。在情况属实而企业未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学生有权拒绝上岗。学生实习期间,如发生重大安全和人身伤害事故、重大违规事件等突发事件,企业和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学校领导,并启动相应预案。

2)学习性原则。学生的实习是实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实习单位可由学校统一安排或学生自行联系确定,学生自行联系的实习单位应报学校实训中心核准;实习岗位原则上为本专业对口的或者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相应岗位。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顶岗实习安排,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离开实习单位。

3)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统一的原则。对实习人数较集中的实习点,直接选派教师到实习单位跟踪管理,同时教师可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技能;对安排较分散的实习点,由指导教师采取邮件、QQ、电话联络等方式与实地探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要求每周与学生或实习单位联络不少于1次,实地探访每学年不少于2次。指导老师应将指导过程、指导内容及时做好记录,作为工作考核的依据。

2.学生实习要求

1)实习时间不能少于36周(以实习单位接收日计算),无正当理由不得自行离开实习单位。若由于顶岗实习单位单方面原因,必须上报校内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与顶岗实习单位联系证实后,方可办理相关的离岗手续,并调换到新的顶岗实习单位,不允许先离岗后报告。擅离岗位未经学校同意者,按实习不合格处理。

2)到岗后第一周内将企业的公休日时间或学生的换休时间告知指导老师,以便指导教师抽查指导;至少每周一次通过电话、QQ、短信、网上留言等方式与校内指导教师保持联系。

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参与一切违法犯罪活动。

4)遵守实习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生产安排,虚心学习,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5)按时、准确、客观、完整地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手册》或专门为汽修专业职能技能岗位编制的《顶岗实习工作单》,并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

6)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及时将《学生顶岗实习手册》或《顶岗实习工作单》交回学校。校内指导教师将以此作为顶岗实习成绩考核依据之一。

3.学生实习成绩考核

1)顶岗实习成绩构成

实习成绩=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6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40%。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等进行评定。

2)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内容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素质表现、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评定。

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履行学校相关规定、毕业实习要求表现和《学生顶岗实习手册》或《顶岗实习工作单》填写情况进行评定。

3)成绩不合格者的核定

①学生凡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实习者,都要有医院证明或书面申请。经实习指导教师审核后报实训中心批准,才能办理请假手续。请假累计时间达到整个实习核定总时间1/3及以上者,实习成绩作不合格处理。

②凡在实习期间表现较差,未能达到实习计划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日记有明显错误或抄袭行为者,其实习成绩按不合格处理

③实习期间无故旷工累计时间达到整个实习核定总时间的1/5及以上者,实习成绩作不合格处理。

④实习成绩不合格,应参加下一届学生相同内容的实习活动,并按学分缴纳重修费用。

4.三明市农业学校学生实习紧急情况预案

1)学生实习中出现人身事故,企业有关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救援,并通知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领导,有关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中断手里的一切事务(放弃休假)赶赴事故现场,配合救援和处理善后事宜。学校各部门主任及司机一律到岗,随时听候安排。

2)学生无故不到实习单位,企业应尽早与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联系,查清情况,酌情作出相应处理,原则上12小时内应查清情况,若24小时情况不明应向学校领导汇报处理。

3)学生实习期间突发疾病,企业有关负责人应立即将学生就近送正规医院治疗,并通知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酌情将情况反映到学校实习管理部门。学生实习期间如发生集体发病、中毒等突发事件,在送医院抢救的同时,要立即通知学校领导处理。

4)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与他人冲突事件,现场所有人员均应主动出面制止和劝解,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企业有关负责人应尽快将情况反映给实习指导教师,并协同学校按有关规定对事件作出处理。

5)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灾难性事件,学生及现场人员应迅速撤离事件现场,不提倡学生在事件中扮演消防员角色,并迅速通知学校相关领导和人员。

6)出现突发事件,学校要立即查明情况,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其它人不能发布有关事件的任何消息。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的教学计划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综合实训等四类,如表7所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参照德莱弗斯模型理论,遵循技能学习递时式成长的培养原则,建立了凸显职业性的“五阶递进”实训教学体系。

 7 专业课程设置及安排

 

一级模块

二级模块

课程

课时

学分

教学进程(课时/周)

总课时

理论

实践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文化课模块

 

 

 

基础课模块

语文

240



13

4

2

2

4



数学

240



13

4

2

2

4



英语

240



13

4

2

2

4



信息技术

240



13

4

4



4


体育与健康

200



11

2

2

2

2

2


历史

40



2

2






德育课模块

职业道德与法

40



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40



2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



2




2



哲学与人生

40



2



2




班/团活动、政治学习

200



11

2

2

2

2

2


选修课模块

心理健康

40



2

2






茶艺

0



0







演讲口才

40



2


2





公共艺术

40



2



2




专业课模块

主干课程专业基础

机械基础

160



9

4

4





农机机械基础

80



4



4




农机液压技术

80

20

60

4





4


农机基础

80

20

60

4


4





主干课程专业课

拖拉机驾驶及机务管理

80

20

60

4



4




拖拉机农用车维修技术

80

20

60

5




4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80

20

60

4




4



农机电器使用与维护

80

20

60

4



4




专业选修

典型农机具安装与调试

40

20

60

2





2


联合收割机使用与维护

80

20

60

4




4



联合收割机驾驶

80

20

60

4





4


典型拖拉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80

20

60

4





4


联合收割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80

20

60

4





4


农机液压系统诊断与排除

80

20

60

4





4


消费心理学

80



4


4





农机产品营销

80



4



4




小计

课程课时

3000



158

30

30

30

30

30


实践模块

认知实习

钳工实习

30



2


1





课程实训

1+X证书模块实训周

60



2







跟岗实习

综合课程

120



7





4


顶岗实习

综合课程

600



20






1

实训、实习等课时、学分

810



30







军训、实践周、社会实践

90



5

1

1

1

0

0


劳动

60



3


1

1




各类型课程学时比例

总学时

课程类型

授课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3600

公共基础课

1680

46.6%

专业技能课

1920

53.4%

理论教学学时

640

17.8%

实践教学学时

1280

35.6%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人员结构

构建一支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具“双师”素质(具备相关专业职业技能证书或企业经历)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16到1:20之间;专业教师的高、中、初三级职称比例应朝30:50:20方向构建。

2.任职要求

1)专任主讲教师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掌握较好的教学能力;熟悉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流程,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获得汽车维修专业高级工以上技能证书(含高级工)。

2)专任实训教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3年以上相关企业技术岗位工作经历,熟悉汽车各系统总成的拆装、检测、诊断,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汽车维修专业技师以上的技能证书(含技师)或工程师及其以上技术职称证书。

3)课程负责人应具有该课程3年以上任课经验,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有一定的相关企业工作经历。

4)校外兼职教师应具有5年以上相关企业工作经验,为企业技术骨干或担任主管以上职务,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善于沟通与表达;热心教育事业,能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能保证一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室

校内实训室以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为目标,我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基地规划设计,从施工图的设计、设施配备、设备采购、基地功能布局等全方位予以指导。保持设备、仪器、工具的更新换代,为学生提供具有高仿真的企业工作环境与场所,并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实训条件应满足学生5~7人/组的汽车维修技能实训的要求。如表8、表9所示。

8 实训教学现有条件

项    目

条件要求

现有设施

用实训基地建设总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生均面积不少于3平米,层高不低于4.5米。

现有设备

现有发动机实训区、汽车底盘实训区、农机实训车间;学校还建有汽车驾驶实训(培训)基地:占地约40亩,跑道等设施建设符合驾驶培训需要,提供汽车专业学生驾驶实训和对外驾驶培训。

安全要求

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应根据师生的健康、安全要求和教学内容确定使用面积,采光、照明、卫生、消防等条件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9主要实训区基本配置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功能

场地面积

主要设备

数量

(台/套)

1

汽车底盘

1.提供汽车底盘各总成、部件结构认知的实训

2.提供汽车底盘拆卸装配的实训

3.提供汽车底盘故障检测、诊断和排除的实训;

4.培养汽车底盘常见故障检测、诊断排除的技能。

200平方米

自动变速器

2

手动变速器

若干

动力转向器

若干

离合器总成

若干

转向及前、后桥总成

若干

主减速器

若干

悬架总成

若干

底盘总成

3

刹车油更换机

1

变速器免拆清洗机

1

动力转向向免拆清洗机

1

2

汽车发动机

1.提供发动机各总成、部件结构认知的实训

2.提供发动机拆卸、检验和装配的实训

3.提供发动机故障检测、诊断和排除的实训;

4.培养发动机常见故障检测、诊断排除的技能。

200平方米

发动机拆装台架

16

发动机诊断台架

2

发动机总成

若干

维修工具

若干

检测仪器

若干

发动机测量工具

3

喷油嘴清洗机

1

润滑免拆清洗机

1

冷却免拆清洗机

1

燃油系免拆清洗机

1

3

农机实训

1、提供柴油发动机的拆装、检修、故障诊断的实训。

2、提供各种农业机械车辆的实车拆装、故障诊断实训。

3.培养农业机械常见故障检测、诊断排除的技能。

300平方米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1

手扶插秧机

1

轮式拖拉机

2

田园搬运管理机

2

柴油发动机总成

5

维修工具

若干

4

驾驶实训

培训学生基本的驾驶技能

40亩

教练车、

4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校外寻求合作企业,建立校外挂牌基地,实现实训基地功能的多元化和合作企业性质的多元化。功能的多元化是指校外基地既是课程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同时也是教师实践基地和科研课题来源;企业性质的多元化是指校外基地既有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又有民营企业,既有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又有汽车配件销售、汽车生产等与汽车相关的企业。

根据行业特点,按每届学生人数计算每10-15人应有1家稳定的校外企业作为教学和实习的基地,并能不断拓展校外基地数量与功能。其主要功能有:专业认识实习、校外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产学研合作。为了规范校外实习管理,学校特制定了《校外教学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主要做法如下:

1)实习前动员:每次实习前,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前的动员,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和考核办法,加强实习纪律和安全教育,预防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2)确定实习指导教师:学校对每个实习点都指派了实习带队教师,负责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并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实习企业也专门指定了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3)学校职能部门参与管理:学校实训中心等相关职能部分必须定期到实习企业检查实习情况,加强指导和管理,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校外实习正常有序开展。

4)实习考核:学生在校外教学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重考核制度。考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70%;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30%。学生如在同一单位的不同岗位进行实习,考核成绩应是所有实习岗位的综合考核成绩。

(三)教学资源

各门专业课程结合课程内容需要,优先选用适合教学要求的国家规划教材,其次选择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单位出版的其他系列教材。对于与地区经济结合紧密,具有浓厚区域特色、企业特色、岗位特色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二次开发、校企合作开发的形式,适时编写校本教材,已供专业教学使用。

各门课程开发配套的电子教案、课件和视频资源,专业课程要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不断补充学校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入学校的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四)教学方法

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根据本专业以“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导向的阶段式”的课程体系构建理念,采取小组项目教学的组织形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地思考任务、独立地制定计划,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作出决策;然后独立地进行准备工作、分析演示、练习训练、最后检查和评价。针对需要小组配合的作业内容,主要采用工学结合、小组教学、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引出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解决问题等方式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协作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完成教学目标。

结合农机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实践性强的职业特点,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均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既可以最大程度贴近工作环境,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其他相关课程,为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1.教师的评价

形成较为科学民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层面由教学督导人员负责听课打分,占30%;专业负责人、各专业教师分别听课,各自评价,最后汇总,占40%;另有还有30%的评价是由学生通过评教完成。最终形成对教师个人教学的评价意见。

2.学生的评价

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紧紧围绕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成的“多元化”学生质量评价体系。

1)评价标准多样化

将汽修专业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试成绩分开计算,实践考试成绩比例大于理论考试成绩,并将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完成作用情况、上课发言、小组协作等作为平时成绩进行考评,学生的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汽修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2)评价主体多样化

评价主体为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项目教学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后,学生进行自评和组内成员的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师评。

3)评价方式多样化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应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可以结合日常表现、笔试、实践操作、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鉴定等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多次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六)质量管理

为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专业建设成果,需要建立系列的体系制度,包括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和专业建设管理制度。

1.常规教学管理制度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学校和专业两个层面分析为保证教学工作开展,需要建立的相关制度规定。

1)教学管理机构

形成学校、教务处、专业三级分工科学、职责明确的教学管理机构。学校层面有分管副校长负责监督与指导,教务处层面有处室领导进行管理与部署,专业层面有专业负责人具体实施。

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形成较为科学民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层面由教学督导人员负责听课打分,占30%;专业负责人、各专业教师分别听课,各自评价,最后汇总,占40%;另有还有30%的评价是由学生通过评教完成。最终形成对教师个人教学的评价意见。

3)过程管理方式

形成过程管理,在期初、期中、期末、考试、总结等环节实施抽查,确保教学正常运行。同时配合每周一报制度,教务处、专业组通报每周教学的工作情况。

4)实训教学运行管理

建立《实训室人员岗位职责》、《校内实训室基地管理办法》、《设备安全操作规范》、《实习实训教学规范》、《校外教学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实施。

2.专业建设保证制度

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也需要相关的保障措施。

1)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在推行情境化教学的背景下,理实界限模糊,为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应建立课程教学效果和专业培养结果的考核,实行目标效果考核,建立实践教学保障制度。

课程教学效果以项目型考核为主,由课程组制订课程实践技能考核方案,每门课程设计若干个(一般5个左右)考核项目,并尽可能与职业技能证书应会考试相结合。

专业培养结果以职业技能证书通过率和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为目标,要求中级证书的通过率不少于学生总数的98%,专业对口就业率85%以上。

2)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课程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基础,专业对课程建设应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逐步将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成为优质课程。

根据专业课程建设的已有基础,对课程建设任务做出年度计划和目标。

实行课程组制度,确定主干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并在专业带头人和专业主任统一指导下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课程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并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制定适合本课程教学的课程实施方案。

按照重点课程、校级优质课程、国家级(省级)优质课程的要求逐年建设并申报,建设一轮完善一轮。

3)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师资队伍素质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从引进和培养两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多层次引进不同人才,并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

1/3教师以学历+技能型为主,这部分教师主要引进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作为专业骨干教师承担专业主要建设工作。

1/3教师以学历型为主,这部分教师主要从高校应届生引进,作为储备人才进行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1/3教师以技能型为主,以雇员、聘用等非在编方式从企业一线引进,主要承担实训指导和实践教学建设工作。

此外,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特别是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有兴趣参与教育事业又由于各种因素无法脱离企业本职工作的人员担任专业的兼职教师。

加强内部的培养,对教师个人的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系统培训,从管理上通过绩效考核,强化“双师”结构师资团队的能力互补。

个性化培养:制订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实施师资发展战略,结合专业建设规划对师资数量和结构的要求,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师资培养方案,实施新老结合、校企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对于在编教师,针对教师特点不同,帮助每个教师搭建教学、教研、科研平台,发挥各自专长,配合各类管理规定,让教师到省、市进修、下企业锻炼、进一步深造,创造各自的发展领域。

骨干教师培养:制订骨干教师资格标准,明确骨干教师工作职责,提高骨干教师福利待遇,创造学习进修的条件。选拔工作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的教师成作培养对象,加强专业核心队伍建设。

4)校企合作保障措施

校企合作应形成制度化,才能充分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条件。

管理机构: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其主要职责是:

协调校内各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合作事宜;

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及管理;

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合同管理及统计、总结等工作;

负责对校企合作中校内工作的考核、评价,检查履约实施情况;

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经费的管理;

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它事项。

主要合作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

企业向学校提供用工信息,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其方式为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按双方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交替进行。

“订单”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现招生、实习、就业联体同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形式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

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到合作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学习,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顶岗实习模式

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以用人单位为主管理,学校协助管理的方式,校企合作共同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产学研模式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道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共建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合作经营校内实训基地

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的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管理办法:

日常管理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每学期末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校企合作工作情况,及时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应及时交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登记。

年度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工作

校企合作项目应坚持学年度效益评价和周期性评估。

校企合作项目的年度效益评价: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合作项目的利弊考量、人才培养、服务收入、功能利用等情况进行年度效益评价,并按照合同(协议)规定检查合同履行情况,于每学年结束后,以书面形式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校企合作项目的周期性评估:合同期限在3年(含3年)以上的合作项目,合作中期应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周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合同履行情况。

九、毕业要求

1.修完本专业规定的所有课程(包括实践教学),成绩全部合格。 

2.通过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3.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考核成绩合格。 

4.获得农机修理中级资格证书。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